【记者】:首先请陶董介绍一下柯拉尼家居发展的历程,还有发展的现状。
【陶晓松】:柯拉尼这个品牌在我们决定运营时就是深思熟虑的,中国的定制家具产业是由欧洲发达国家引进来的,中国虽然也有,但是系统性不是那么强。基于这些因数,我们并没有像国内一些企业那样创造一个新品牌,而是引进了一个德国品牌,这样相对来说我们的起点就比较高,同时也能很好地体现国外定制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及生产特性。
柯拉尼这个品牌是1952年在德国创建的,至今也已经有50多年历史,它的前身其实是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在专业领域里,它一直为一些国际大牌提供工业设计,如世界上第一辆涡轮马达摩托车、德国大众汽车“甲壳虫”车形、佳能流线型照相机、索尼耳机、慕尼黑生态城、阿迪达斯运动服和运动鞋、“空中客车”新机形等等。柯拉尼本身是德国品牌,我认为德式的东西比较切合中国人对品质的理解。基于平时国人对德国机械器械以及汽车的认识,还有德国人闻名于世的严谨,中国人内心对德国的产品都有一定的信任度。但是也不能照搬全抄,毕竟中国人的消费理念以及生活习惯与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
柯拉尼不想做一个奢华前端的品牌,而是偏向于中高端的定位,这样更适合中国绝大部分受众的需求。柯拉尼所说的纯德式定制,说的是品牌的血统,并非指德国,而是将德国产品的风格结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进行综合考量。我们除了具有德国豪迈电脑数控开料机、意大利比亚斯加工中心、超无尘喷烤漆房等尖端精密设备之外,更多的是在国内生产契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在标识方面,我们用的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拼图,它的概念是“失落的拼图”,意味着柯拉尼是大家在装修装饰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时内心迷茫失落的解决之道,一块契合你内心缺失的拼图。因为柯拉尼本身是个舶来品,而且定位是组合拼装定制家居,有了“拼”的概念,而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标识,更容易让人产生熟悉感,潜移默化下就记住了拼图样子的logo,知道这就是柯拉尼。
柯拉尼这个品牌,实际上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的。如品牌的运营,我们不是像传统产业经营那样,而是以投资的形式来做。近一年半以来,我们没有盲目地进行扩张,而是让业内对这个品牌有所了解,自己对经营这块有所想法。目前已经有30多家客户开业了,而店的质量能达到我们东莞旗舰店同样的水平。我们这个产业说是在竞争,其实是一个区域洗牌的状态。提到橱柜,我说要柯拉尼先抢到一个好的位置,没有可能;提到衣柜我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抢到很好的位置,柯拉尼就是柯拉尼,我们最终要解决的是一个整体定制家居的概念,希望我们家里衣柜、橱柜、门等家具这一块能够整合起来,从而能解决一个整体的风格搭配问题,实现一体化,同时也是把纯德式生活方式实现在中国人的家里。
【记者】:陶总刚刚有提到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一体化”,还有一个是“生活方式”,现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以前的装修,可能厨房就是厨房,卧室就是卧室,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我希望整个家里都是一种风格。随着个人品味的不断提升,就会希望整个家居一体化,成为我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觉得柯拉尼这种整体化的家居理念也是以后的一种发展趋势。虽然柯拉尼在德国已经拥有5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还是一个较新兴的品牌,在中国发展这几年肯定遇到不少挫折挑战,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陶晓松】:对于我们这种投资创业型企业,真的不存在什么太大的困难,其实真正的困难是我们自己对这个产业的认知。这个产业是一个系统交付的产业,真正要过的坎,一个是品牌,一个是品牌的运营能力,这是需要我们的专业能力保障的。还有一个最关键就是系统交付能力,目前是制约我们这个产业大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很多企业都是这关没有成功过去,像我们是一个标准化定制要占80%,而20%是非标,也就是说,我们要花80%的精力去做20%的非标,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用20%的做80%的。做这个产业的人很多,但是在这块愿意真正下功夫,在设备等各方面去保障的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在最早的一个基础建设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像我们的设备、生产系统什么的都是与国际接轨,最先进的。国内大企业的东西我们都做到位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块,还有就是专业人才,这对一家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很重视业内专业人才的导入,如2010年7月“柯拉尼杯”首届衣柜设计大赛的成功主办,标志着国内室内设计师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刚刚谈到的品牌这块,我觉得核心就是创新、设计。
我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得到消费者以及业内的肯定,其实归根与我们的基础做得好,磨刀不误砍材工。现在这个行业整体的起点比较低,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小米小汤的做法,就是边做边看,边干边想,而我们是把起点定的非常明确。柯拉尼不会盲目的去最求规模的大小,而是致力于让所有消费过柯拉尼产品或者是对这个柯拉尼品牌有一定了解的人的尊重和信赖,这才是我们想要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在江西、东莞等地都有我们的基地了,我们计划在5—8年的时间,完成5—6个的基地建设。
【记者】:柯拉尼对于渠道扩张有何规划?
【陶晓松】:我们在南昌、九江、韶关、阳江、岳阳、烟台等城市已有10几家门店。2010年已经完成30家,2011年计划完成100家,5年内完成1000家左右的店面布局,以及市场运营主流标杆布局,开辟一地一策,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这样的一线城市,每个地方设直营店,做运营模块的尝试,同时解决定制家居产品交付及服务瓶颈问题。等时机成熟会在西南、长三角、北方做新工厂布局,主要是让资源落地。
【记者】:每年春天都是装修市场的旺季,2011年的春天比较特殊,今年我们遇到了极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家居业今年走势如何,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请您谈谈您的观点,目前从您所在的市场来看,这个春天家居市场有没有受到影响?
【陶晓松】:这个主要还是取决于企业的实力与应对。小企业虽然也有很多生产、交互的专业人员,但是他们的量提不上去,没有一定的规模,最终只能是作坊式企业,产品的价格也就不高了,这次调控应该会淘汰掉一批这样的企业。有品牌的或是有品牌意识的,有系统运营能力的企业反而能在这次调控中生存下来,这其实是一次洗牌的机会。在中国,国家对房产这块的调控力度是非常大的,所以相对的,我们个体的力量就非常弱了。那种非常大规模的企业,在这样强的调控下,会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地位。相对来说,那些规模正常大小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会小很多,不过这也要看这次调控持续时间的长短。中国的房产,包括我们遇到的金融危机,差不多都是每5年一个周期。而中国因为本身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所以会处于相对稳定的一个状态,不会出现过大的资产波动。不过很明显,我们与国外还是有很密切的联系,很难独善其身的。
我个人认为,在面对国家调控时不要过于恐慌,特别是处于定制家具这样一个具有滞后性的产业。在这个周期里面,有些起初以投资性质买的房子,或是内部消化的二手房还是要装修的,如果这个周期太长,那压力就非常大了。这个过程中,两种定位的品牌应该还是有机会的,一种是紧急的,一种是大众化消费的。像一些有钱人,他不受这个调控影响,还有就是一些年轻人按揭买了房子,就会有装修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