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威海古山五巷一居民忘关阀门,燃气泄漏爆炸,一妇女脸部被烧伤70% ;
5月27日,青岛“全芳味”美食城煤气罐爆炸,15人被玻璃扎伤,楼角墙体坍塌;
爆炸声声令人忧。燃气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和公共安全,究竟隐患在哪里?
瓶组难拆
6月8 日,随着事故调查的推进,记者从省有关部门初步了解到,青岛“全芳味”美食城厨房爆炸是因私自将若干50 公斤煤气罐接为瓶组,液化气泄漏引起爆燃。3只爆裂的钢瓶被送往检测机构检测。
据介绍,瓶组作为城市燃气管网未普及时有需求、也被许可的一种补充供气方式,10 多年来在我省各市都或多或少地建设了一些。2003年,我省颁行《山东省燃气管理条例》,规定在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范围内不再建设,已经建成的要并入大网。
但是在瓶组并网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难题。 6 月2 日在济南一建新村小区,记者看到了一个瓶组站:一间 10多平米的小屋,放上 27 个约 1.2米高的50公斤煤气罐,并联起来接上管道通向居民家中,离最近的居民楼只有七八米远,门前就是停车位。
虽说因供气商2007年底停止供气,该站已尘封近1 年多,所有的罐都空了,但当1 号楼居民张先生带记者挪开石头打开吱吱呀呀的铁门时,过路居民仍投来疑惧的目光。
目前,一建新村的并网正处于僵持状态。“管道不合格得改造,让每户交 1500元。入住时都交了2000 元开户费了,居民不情愿,觉得大头得开发商出。”8 号楼一居民告诉记者。
“ 问题是因为利益驱动,很多瓶组站当初是个人干的,没报批、没设计施工资质、没验收,用材没保障。我们要求开发商整改,他们往往又找居民要钱。”山东百江燃气常务副总万小波和济南港华燃气副总冯元军都在推进瓶组并网中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眼下在济南,类似的瓶组站在凤凰山庄、板桥、大杨庄等不少居民区都在运行。其中41 个由百江、港华承建,供气3000 多户;其他则多半为无资质的“个体户”承建,存在着工艺缺陷、维修困难、间距不足等安全隐患。
“黑气”猖獗
没有“气瓶充装许可证”和“燃气供应许可证”、一间小屋、十几只罐、一辆三轮车。记者了解到,这种“黑气点”在省内各市或多或少都存在,成为市民的一块心病。
今年3月7日,济南解放东路发生了一起私运煤气罐爆炸事故,运罐的面包车被炸飞了顶,旁边一只小狗被当场烧焦。业内人士称,私倒、 私运煤气不但危险,且“黑气”也不便宜,用报废罐、短斤少两、拼残液、兑水、掺其他气体等是常用伎俩。
济南市委政研室今年5 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市有液化气用户 38万个,城区经营液化气的网点 300 多家,但正规网点只有40多家。
与“ 打黑” 比起来,“ 扶优” 往往被忽略了。业内人士指出,40多个正规站点远远不能满足市民之需,这就为“黑气”腾出了巨大的市场。从产业发展着眼,政府应扶植几个大的正规的液化气公司,通过充分竞争拉低价格、提升服务,共同挤压“黑气”的生存空间。
与“ 黑气” 、 报废罐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不合格的灶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 2008 年 5 月1 日起执行的家用燃气灶具新国标,燃气灶具必须强制安装自动熄火保护装置,但记者在中恒商城、新世界商城和个别社区灶具店,仍看到了未带任何熄火保护装置的老式灶具。
安全用气是一种公德
青岛“全芳味”美食城爆炸现场一片狼藉的照片,叫人看着真为无辜的邻居和路人担心。 套用时**行的一句话“ 预防流感是一种公德”,可以说安全用气更是一种公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液化石油气比天然气、人工气热值高,炒菜“火大”,往往成为饭店首选。有的还嫌火不够大,使用非标准减压阀;有的厨房狭窄,罐离火太近。罐体、软管在高热油污环境老化得快,容易泄漏,一旦燃气泄露,冰箱启闭、电话响铃、衣物静电皆可成为火源。
而5月 25日威海古山五巷的居民楼爆炸则折射出部分市民安全意识之淡漠。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该住户灶前阀和灶具阀都没关就去睡觉了。
山东百江燃气公司企业***经理王新与外市同行们交流时发现,各地市民都多少存在这样的情况:抄表员入户难、整改建议不理会、违章用气行为多。“有人装修把管线密封起来;有的私拉滥接,有的在管道上挂重物,有的接头不用管卡、软管不坏不换……”
2008年5、6月,济南港华燃气公司将甸柳小区 9000 多户的人工气置换为天然气。只因价格高出百十多元,结果选择港华带熄火保护装置灶具的只有1000多户。
“ 希望借贵报告诉市民:认真阅读我们的明白纸,睡前要检查关闭阀门、长期离家要关闭表前阀;使用合格的灶具和蛇形软管,软管要定期更换;有情况立刻打电话报修。”王新这样嘱托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