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居装饰业商会设计师委员会中华设计委资讯发布会
地址:北京丽维赛德酒店2楼
时间:2015年12月6日
主持人:各位来宾,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欢迎各位光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居装饰业商会设计师委员会,就是我们的中华设计委资讯发布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中华设计委资讯发布会现场
在昨晚召开的2015年中国家居业领军企业家年会上,中华全国工商业,家居装饰业商会设计市委员会中华设计委正式成立,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在座各位,与我们一起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感谢大家长久以来对我们的支持与厚爱,谢谢大家。
接下来,让我隆重的介绍我们今天发布会,也就是我们中华设计委导师团所有导师,他们是史南桥、方振华、张清平、时沈祥、简名敏、彭政、李奇恩、陈子俊、王凤波、廖志刚、以及我们的Stefano Tordiglione,欢迎你。还有我们的Luca di Cesare、赖亚楠、王小根、孙天文、任清泉、张成喆、欢迎以上各位。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全国工商联家居装饰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传喜先生,那么接下来由张会长发言。
张传喜:尊敬的各位设计界的经营,各位导师,大家早上好,很感谢各位,在休息的周末参加我们这样的一个关于设计的发布会。特别是感谢我们这些设计导师,因为我知道平时你们很多人,都不喜欢起早,因为设计师都是到深夜还在思考,所以一般不喜欢起早。但是我们的媒体服务也是很辛苦,我们商会的工作人员也是跟媒体一样的,我们起的比鸡早,睡的都很晚。
全国工商联家居装饰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传喜
大家好,感谢大家参加连续两天的活动,首先我代表商会对大家再一次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对商会工作的支持,商会成立以来,始终将设计和品牌作为我们的核心工作。
我们这个商会是2003年1月份成立的,当时成立的时候,是企业自发成立的,是由下而上的,企业希望能成立一个为企业家,还有民营企业服务的组织。
成立之后,我们行业当时存在的问题,一个是设计没有原创,当时很多人还在互相抄袭,就是抄袭同行,还有抄袭国际一些品牌,当时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另外就是行业缺少品牌,所以商会成立以后重点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2004年,我们率先在全国设计了比赛,也出版了一个设计大赛的作品集。现在在家居行业很知名的设计师,很多是当时第一次设计大赛的评委。
在商会刚成立,资金很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拿了真金白银去奖励设计师,2004年我们一等奖是奖励2万,当时我们的会费一年只有100万,一年的收入。当然还有二等奖,三等奖。我们对设计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2005年我们发起成立了第一个行业软装设计委员会,因为当时软装应该是10年前了,刚刚起步,当时国内有这个需求,可能设计师不懂软装,不了解,市场是有需求的,我们就请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特别是来自台湾省香港在软装走的比较前一步的设计师。给大陆的设计师做普及,我们企业也请了很多国际设计师,给我们国内设计师做软装的培训。
这10年,我们做的软装培训班已经做了100多期,可以说在设计方面,我们不遗余力,我本人也是连续10年担任了中国十大杰出设计青年的评委,这个是当年团中央的光华龙湖基金会创立的一个国家级的奖项。这个奖是带国徽的,带编号的,我们商会也是这个奖项的发起单位。
当时我是秘书长,也做这个奖项的评委,这十年我们推选了像杨文杰很多在家居设计,包括产品设计有关的一些青年设计师,成为中国十大杰出设计青年。
今年2015年5月份,我本人担任了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绿色家居委员会的**。这个组织是在两年前以中国为主导发起的一个国际组织,由光华基金会还有欧盟、联合国的一些机构,还有新华社,一些国际的机构联合发起的国际性组织。
家居委员会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一年有两次会,5月份是在扬州。今年10月份是在米兰,世博会闭幕期间又举办了欧洲的峰会,今年设立了一个关于室内设计、家居设计,还有对行业有贡献和推动作用的人物的一个国际性的奖项,今年我们奖励了一个设计师。
明年在扬州,10月份在布鲁塞尔,一年举办两次家居委员会的年会,我们会在明年更多的去表彰和奖励一些国内和国际的知名的设计师。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中华设计委的一个发布会,我先介绍一下中国设计委的成立背景。
中国设计委是以全国工商联商会家居装饰商会为依托,通过家居设计行业、室内设计行业、以及家居产业这三大行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中国家居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培养优秀设计人才,挖掘创新设计,服务家居产业,全力推动家居产业,开放协同设计平台。
说的通俗一点,我们商会虽然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组织,商会细分了很多专业委员会,特别是在建材这一块,明年会有一些家居的专业委员会,我们成立的时候以家居为主,以家居企业,包括卖场,比如红星、居然、欧亚达这些国内知名的卖场都是我们核心的会员,也是我们最早的会员。
我们为会员企业做服务,其实设计是我们重要的一个服务内容,但是设计不是靠秘书处服务的。是靠广大的设计师,在为客户、为中华消费者服务的同时,企业是有需求的。
比如说企业需要他们自身的设计师培养,企业需要产品设计,需要店面设计,需要整个形象的包装,这一块我们商会的作用是要搭建一个平台,把企业家和优秀的设计师在这个平台上架一个桥梁,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合作,这是我们成立全国工商联家居装饰设计师委员会的一个主要目的。
第二个是现在行业拿到职业证书的设计人员,还有没有拿到职业证书的,人员将近100万,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从业人员群体,其实它的整体的设计水平并不高。
当然,各位只是在这个设计群体的金字塔的塔尖的这些人,但是下面还有很多。几十万将近上百万的设计师群体,还有从事设计相关工作的人,这些人都需要不断的去学习。
所以我觉得,各位走在前面的这些设计师,应该有一定的对这个行业的责任的角度,去推动行业设计整个的发展,所以我们成立这样一个设计委员会,也是希望通过优秀的设计师,共同去作为一个行业的公益事业,去培养更多年轻的设计师,甚至通过一些活动去影响一些年轻的设计师,给他们一些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所以这是我们成立这个设计师委员会的第二个目的,就是通过在座的设计师来影响我们的设计行业,让我们的设计行业有一个好的风气,有一个正能量,然后能通过一些培训活动,设计师的一些讲座,让这些设计师有更多学习的机会。
我把背景跟我们的目的都介绍完了。组织架构就是设计委的办公地点和我们其他的专业委员会也一样,都是在商会统一办公,这个设计委有导师团、**团、执行委、等组织。秘书长由商会的工作人员担任。现在我们在创会的时候委任史南桥来做秘书长,我来继续我的发言。
我们这个设计委是以商会为依托,其实是有两个平台,一个就是全国商联就家居装饰商会是设计师委员会。
另一个是世界绿色设计组织的家居委员会,这个组织虽然很年轻,但是我觉得可能未来会在国际的设计师之间的交流,或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国家在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时候,也提到其中有五个重点,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希望未来中国在国际的,各个经济领域中,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
我觉得在绿色环保还有绿色这块,中国在过去的话语权我觉得相对少,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国际上应该对这个设计有更多的责任。所以这几年中国也在推动这个绿色设计组织的发展,当然我们也会包括商会,包括本人也会努力的推动绿色委员会的发展,所以希望今后我们两岸三地的设计师,也包括一些国际的设计师更多的参与世界绿色家居委员会的工作,让整个国际的这个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这些主要的家居出口国,大家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中华设计委今天刚刚成立我觉得路还很漫长,这个也需要在座的各位老师要倾注更多的精力,关注它的成长,我想这个也是行业内的一个公益事业。
当然也离不开在座各位媒体的支持,也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国出现更多的优秀的设计大师,设计精英,也出现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这样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家居产业才真正的有核心竞争力,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感谢张会长,下面有请我们中华设计委**团**史南桥。史老师以你来讲两句。
史南桥:各位好,作为设计委**,作为来自台湾省的设计师,一方面我想两岸都很符合中华这两个字,中华设计委是可以去成立的。
中华设计委**团**史南桥
其实昨天在跟我们设计委导师团大家有很亲切的接触,也可以看到一方面国内很多的这些设计师,他们无论是资深的,或者是相对是中间派的这些,或者是新锐的设计师,可以感觉到我们这个组合,其实相对有经验,也有活力。
反过来说,还不止是我们的设计师,在我们的**团中间还有很多是产业的代表。那在这里一方面,其实设计的力量,昨天一直在整个会议中间谈这个设计能做很多事情。其实任何产业都需要设计,设计的力量是很大的,但是设计师的力量其实是很小的。
但是反过来讲,设计能结合产业一起,力量就是更大的,能发挥好。在这样的一个组合,设计师,设计单位是一个辅导性的位置跟任务,但反过来讲,在结合这个产业以后,我相信会有更大的发展。
纵然我们这些在导师团里面,会有像我一样来自台湾省的还有其他的三位,还有香港的两位,甚至我看到还有我们其他人一起参与,在这样一个团队里面,我相信可以有更多的一些发展。
既然是身为从台湾省来的,大家在很多的方面都公认,其实台湾省对中华文化的保存还是有它的成绩。我也会动用媒体在台湾省的一些后援的设计的力量,我们希望将来打出去的都是中国制造,也希望将来是中国设计,这个可以当作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昨天在演讲中也提到,我们有自己设计的理念,其实就是环保的,绿化的,节能的,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概念,能够更多的推动到我们的整个产业里面来。
我们能做的一方面我们整体的组织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办展览、办演讲,甚至可以办授课,这些都是可以完成的。
当然在我个人有关系的,比如说我们配合电视台帮助弱势的居住者,去改善它的居住环境。我觉得这个也可以当作我们的一部分。大家其实认为设计师是帮助有钱人去服务的,但是我觉得设计师也可以有一个,假如说我们设计师一直在帮穷人服务,他一辈子也很辛苦。
但假如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把某些部分的一些,每个人分一点时间来提出它的服务跟帮助的话,可以解决我们很多人在弱势居住方面的一些现象,甚至改善他们的居住的环境,我觉得也可以把这些东西当成是我们将来工作的一些目标。
所以以上只是一个初接任这个位置的一些想法跟预期的计划, 今天的报告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主持人:也感谢史南桥老师,我们这个中华设计委在史南桥的带领下,也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刚刚姗姗来迟的柯卫老师也跟大家介绍一下。柯老师,跟大家打个招呼。
好的,那么接下来的发言嘉宾,刚才没有介绍,因为他是我们学术界的一位元老,我们称他为刘教授,接下来有请刘教授讲几句。
刘教授:刚刚主持人是开始没有介绍,我觉得可能是我们教育被忽视了,但是后来主持人的第一个让我发言,我觉得教育看起来在我们的中华设计委里面还是有它的一席之地,非常高兴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场合跟我们的设计的大佬还有我们的媒体做一个交流。
因为我是来自苏州大学,我们这个学院应该是在国内第一个把产学研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单位,那我本人就是因为我自己也有一家很小的设计公司,我自己也在教学岗位**近30年,也见证了我们中国设计教育的一个成长。
我特别高兴能够参与到中华设计委,我喜欢这个名字,为什么呢?因为中华,刚才史老师讲,大陆两岸三地,那么都包含在里面,而且很高兴还有我们的国际友人加入到里面来。我想我们有一个中华设计的概念。
在现在,刚刚我们的会长讲到,我们的设计,我们这个行业,还有就是无创意,抄袭,我们到米兰的设计周去了,很多地方会拒绝我们的设计师,或者是看这个眼神都不太好,是因为怕我们去抄袭。这对一个国家来讲是一种悲哀,我们不只在做中国制造,我们现在从国家的战略,一直到我们民间的力量,都意识到了我们中国设计的一个重要性,所以我觉得中华设计这个口号提的非常好。
我想我们的同仁能够参与到这样的组织当中来,发挥我们个人的一些余力,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还有行业的品牌。那我在教育上,我想我们是做产业的,因为我们未来的设计力量,就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所以我很高兴能够见识到这些多的,设计界的精英和大佬,我会把各位多年来的积累和聪明才智和他的创作,带到我的学生创作当中去,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感谢刘教授,接下来请中华设计委彭政彭老师讲几句。
彭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辛苦,刚刚我们会长也说到,在这个周末的阶段,大家能够齐聚一堂。
作为全国工商联商会,中华委员会的隆重成立,在我们张会长的感召下,我们组委会秘书长张仁江先生,还有我们的中华设计委的秘书长,包括瓦纳萨特总裁,廖志刚先生,包括我彭政,我们这个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这个策划也好,把所有的活动做了一个推进,能够隆重的邀请到我们各位尊敬的老师,尊敬的前辈,以及我们的国外友人,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是见证它的成长,作为第一批的咱们的导师,非常的开心,应该说我今天有一些激动,谢谢大家,谢谢。
主持人:也感谢彭老师,那么接下来的这个环节,就有请刚才没有发言的咱们中华设计委的导师, 依次发言,也进行我昨天没有完成的话题,那么就是你们对中华设计委的一个寄望和期许,由方振华方老师您先开始,咱们依次进行。
方振华:我在这里讲吧!我作为中国人应该说,我搞设计搞了40几年了,在中国30年前就见证了国内的一些设计的一个成长阶段。那我们国内的设计一直都在成长。
中华设计委导师方振华
但是最主要的我觉得设计师的成长阶段是很快的,会一级一级的成长。教育不应该是从大学的教育,设计的教育不应该是在大学去教的,设计的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是能跨界的教育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是增加教育的程度,不应该是限制在大学里面,应该是从小学、中学开始训练我们下一代的设计师,一个是我自己在我的教育过程里面的一个宣传点,是一个跨界以及所有的一个人生的生活的态度,从而培养成一个设计师。
所以我的教育的模式,生活的方法是分成三块:
第一块是赚钱工作。
第二块就是教育。
第三块就是推动设计工作。
教育这一块,其实我每一天都会有学生在我旁边。教育不是在学校里面教的,教育是体验教的,让他看见什么就想,想东西是不可以通过书本来教的,你的工作经验是不可以通过书本写下来的,需要看、需要听。所以我很推崇一个叫师傅跟徒弟的一个关系,一个就是我感觉,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跟学校,一起去推动这一块去做这个事情的。
第二块就是关于我们的教育跟企业的融合体,在国内,我们看不到一个很大的教育跟企业的融合体,在一个大学里面发生。很多的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工作,都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才跟企业融合在一起。
所以应该多一点在中学、大学多一点融合教育。因为这样的话学生会适合企业,企业会适合学生,把这个产业,更快的把设计的创意理论带入到学校里面,同时企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成长,是相辅相成。所以这一块也是希望能推动这个活动的一个主题,谢谢。
时沈祥:我是一个产业的代表,我就很清楚,我们这个产品的好坏,卖的多卖的少也好,我们消费者用你的东西用的好坏,也是取决于这个设计。
所以这个我认为跟我们的产业,更好的好的产品为服务消费者,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其实作为一个制造的人,他可能对设计也不是那么的熟悉,所以他做的东西没有设计感,也到了市场上销售,非常的可惜。
那如果说有优秀的设计再加上创意,我觉得进一步推动工作的进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今天讲的是这一点,谢谢。
主持人:简名敏老师。
简名敏:接触中国工商联应该是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也承接第一个奖项,也承接第一次主办的培训。
那么本人从事这个行业有30年的时间,那么在中国发展有20年,几乎天天都跟软装工作在一起,我相信我是一个很用心在软装这个行业,培训发展的工作者。
那么在2011年及2013年同时出版了两本,在****本的软装设计礼仪以及公众书。今年非常荣幸我们英文版的软装礼仪,在米兰的世博会得到赞扬。我个人觉得非常的荣幸,但是在荣幸的光环之下,我觉得我扮演一位软装设计老师,我更重要的是在昨天衔接的中华设计委这个导师的工作,我的鞭策跟使命感更重要,我相信,就像刚刚方教授说的,教学不是在大学里面,而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希望我们可以生活可以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从我们的个人开始,遍及到社区,分享我们的设计软装给设计师们。我想这是我们全人类生活的一种最高境界,这是我想讲的。
我更愿意承接中国设计委给我的工作跟使命,做更多的公益期的演示跟演讲,做一些环保的设计,把我们已经废弃不用的一些丝巾,不穿的衣服,我们怎么去改变在我们的软装时时的体现它,这是我想讲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大家每个人发言的话,就控制一下时间。
陈子俊:昨天都听过很多一些工厂的厂家说,一个经济下行,经济下行就是我觉得是这个单子就小了,但是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就是因为之前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高速的发展,大家都忙不过来,就是完全跟设计,跟那些厂家融合在一起。
现在单子小了大家都可以坐下来,可以沟通过来,就是好一点。就是希望中华设计委能够把这个东西一起搞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那么接下来廖志刚老师。
廖志刚:大家好,我是发起人之一,我认为中国的生产业非常的强大,但是生产业的设计非常的落后,所以大家都是需要到国外去抄。因为企业缺少设计能力,目前的设计只是一个把人家的形状,画出来了而已,所以缺少了原创设计。
所以我想我们的中华设计委的成立,希望这个产业和设计能够深度的合作,能够把这个作用发挥到更大。
主持人:谢谢,朱志康朱老师。
朱志康:非常荣幸中华设计委邀请我们这些设计师,来见证产业发展的提升的阶段,我发现我们这边的产业制造已经是非常的完整齐全,就差我们的设计一起跟产业合作,一起把它变成从制造变设计变品牌的一个,站在国际舞台角度的一个开始,一个起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和见证,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参与这件事情。谢谢。
嘉宾1:首先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这样一个特别有意义的组织,其实我跟咱们中华工商联每次都会涉及教育,我们都已经讲过很多次课了。而且刚才张会长介绍我们的龙湖奖的十大青年的评奖,可能大家不知道,我们都是2009年还是2010年的中华十大杰出设计青年。
所以其实我们全国工商联,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在这个层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天的成立我觉得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结合现在的行业,我本身是老师,刚才几位老师也都谈到了设计教育。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会尽我更大的责任心做好这个工作。我也希望大家一起跟做好这件事,谢谢大家。
孙天文:很高兴中华设计委能够成立,在昨天下午我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很多在台上的嘉宾,矛头都冲向了设计师,比如说设计师对细节的考虑的不足,抄袭等等这些现象,其实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单一的原因促成的,一种是有众多的原因促成的。那么设计师自身有问题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社会的接受度,也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就是跟我们工商联有关了,就是材料的厂商,他们的一些做法对这个行业到底是帮助还是什么,那么这个行业中华设计委的成立,我觉得如果能够把设计师和一些厂家能够聚到一起,大家在媒体面前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怎么去解决原创的问题,怎么去解决设计师深入思考的一设计计的问题。
要是在这一方面对这个行业产生比较大的触动的话,那么这个中华设计委,我觉得它的真正的价值就远远的高于其他的设计行业了。谢谢大家。
任清泉:非常高兴中华设计委的成立是这么多的老师聚在一起,这次有很多老师的作品非常喜欢,特别赞同方老师的说法,就是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还是产教这个概念教的更加直接,带出来的人也会更好一些。
学校的教跟系统的东西,也是比较好的,但是如果是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落地的话,还有经验性的东西,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感性的,这个感性的一定要有经验,像这些老师来讲的话,应该是很多年的,它这个人生经历从生活角度上又提升了一个高度,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的分析,所以这样的话给人的感觉就会进步的更快一些。
我这边深有感触的是,我在美院学完了以后做了15年,等于就是从零开始,后来的机会,也就是在2005年以后才真正对设计有了了解,所以师傅带徒弟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
Luca di Cesare:首先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中华设计委,它就像我刚才说的提几点想法,就是从中国制造从创造的转变,他觉得是非常重要也是现在正在进行的。
昨天到场的很多重要的企业,还有一些参展商,那么他觉得就他在中国的一些经验来说,其实转变成作品是非常困难的,也是需要有设计师的作用在里面的。
在意大利,时尚产业可能是他们非常擅长的一个产业,有比较多的经验,那他想举个例子就是说,作为时尚产业来说,接触到很多的品牌,从生产加工到产生品牌的过程当中,其实设计师可以做的有很多,但是也有很多的欠缺,所以他觉得现在中国已经有非常多的时尚品牌开始转型,希望做到一些有价值的品牌的发展策略。
那么他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三点非常的重要:
一个就是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的信心,在使用设计的时候,能够接受一些设计师的建议,而不是说仅仅的拷贝,或者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看的设计在它的观点来说。
还有一点是教育就是刚才大家说到的内容他重复了一点。
第三点非常重要,就是信息交流跟国际的互动,可能是展会可能是现在互联网的信息,综合来讲,他觉得这三点是他想讲的。
张清平:各位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台湾省的张清平,非常荣幸我可以参加这一次的中华设计委的组织,其实参加这个设计委,我想最主要的还是一个市场的问题,我想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使命,使命就是一种责任,就像刚刚史老师已经把我们大的方针,大的方向都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所以我想跟各位再分享一点就是如何将来我们设计委在服务的态度,设计的态度跟设计的用心,跟你的热情这方面,我们把它加强,所以今天我想跟各位来分享的是态度用心热情,跟大家共勉,谢谢。
柯卫:第一非常荣幸这么多设计大师都参加了这个会议,非常感谢大家的邀请,其实我是一个建筑师,然后20多年都在美国,从2005年开始就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教设计。
就近十年来的自己创业和教育之后,有几个心得,我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个我其实特别同意刚才老师说,我觉得不光是建筑,我们一直说建筑是没有办法教的,因为建筑这个东西是发自内心的,每个人都不一样。其实是不可以教的,其实任何教育是一种陪伴,是一种激发,就是老师更大的作用是把学生最内心的东西提炼出来。
第二个我觉得教育和设计一定是用脑用心结合在一起的。就像我们现在有电脑也一定要动手动闹和动心,就这三样在一起,出来的东西,不管是建筑还是家居,才有可能打动别人,打动别人的心,是跟审美,是跟手艺和感情都是连在一起的。
第三个可能是在国外教育这么多年,今天大家都在提跨界,其实我更想提的是一个跨尺度,可能有一个艺术家说,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一个空间,是人和语言把空间分成了很多小空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时间,是人和时钟把时间爱分成了很多小空间,其实甚至到首饰,它其实是一个行业的关系,是我们大家把它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但是确确实实在教育的时候需要把它连在一起,从审美到设计。
其实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或者是新一届的设计师来说,这个跨尺度和跨界是一样的重要,非常荣幸在这儿,谢谢大家。
嘉宾3:大家好,香港过来的,我是1987年第一次回国工作的第一个地方回国就是北京,转眼已经是28年了,我非常开心,因为我第一次回国就是北京这个地方,然后28年之后,我的设计就是中华设计委的邀请来到这里,我觉得今天对我个人来说,那28年没有白过,
从设计上面我简单用两句话,把我未来在设计委里面的工作说明白,对设计很多人不同的理解,但是在未来的设计委里面,我希望我自己可以怎么样把设计演绎出来,教育下一代的,什么叫设计?设定产品定位功能,计划销售最大化。
我觉得到最后那个设计都要面对市场,卖的好不好才是最后的认证,如果卖的好的话,就变成你的设计在市场上有定位,我希望未来我们通过每一个专家,每一个学者,通过他们的教育培训,让更多的年轻设计师,明白设计师是为人服务的,不是满足自己的创意而已,应该把市场最大化。
嘉宾4:昨天两天,然后认识了好多新的朋友,老朋友,然后很荣幸加入我们的设计委,希望未来大家一起做一点踏踏实实的事情吧!,然后把中国的设计,如果我们能够做一点贡献,让中国的设计做的更有品味,或者是把年轻的设计师,成长的更加健康。
中国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刚刚说了那么多的问题,中国的原创,中国设计的未来,中国的产业等等,诸如此类,我相信有那么好的一天,可能是很长的时间,我们不要悲观,做设计的人不要说那么多,把设计做出设计的味道,谢谢大家。
王凤波:特别开心能够加入中华设计委,因为我这个年龄来讲,我看到了我们设计界的前辈,我们设计界的中坚力量。虽然力量很微薄,但是加入了之后,我特别愿意用我们的力量和以身作则这样的心态去影响年轻的设计师,让他们能够更关注与设计,而不是去关注于商业上的回报和比拼,接下来的东西就像张老师讲的一样,做设计就要更加专注自己的专业而不是其他。
所以我加入这个中华委之后愿意以自己微薄之力去影响他们,能尽多少力尽多少力,这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
王小根:很开心参加这个活动,很荣幸能够见到很多中华设计委的老师,我觉得在这里有两份责任,第一个是教育和影响,新的设计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想设计其实是很难教的,刚刚也谈到了,它是一种体会,但是这种体会一定在有一定积累之后,我们就只当那个捅破纸的那个人,其实有时候是一句话,而突然之间很多事情都明白了,而不是说看了多少设计的理念,设计的传记,不是的。
那么另外一块就是设计和产业的关系,其实中国的设计非常的强,就像我们有一辆跑车速度非常的快,但是我们不知道跑向哪里,这是意见很悲哀的事情,那么我觉得设计是把他们的能量结合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发挥出来,这个是一个很关键的点,谢谢大家。
Stefano Tordiglione:首先他很高兴受到大家的邀请,他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点,第一点他想说的就是个人的经验觉得设计是艺术和功能性的。
刚刚大家也分享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他想说的就是设计其实是要表达自己的独立的价值的,就好像各方面的艺术表现一样,然后中国的材料商其实也需要把自己的独特的特征给表现出来,就好像各方面的艺术一样,这样子来做,他们表现自己的想法才可以达到更一步的成功。
然后他作为中华设计委里面的一个外籍的设计师,他其实有一个愿景就是希望能够带自己的经验过来,同时也能够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提取美好的地方,这样的一个良性的互动,和平的互动,其实是可以有更大的效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也感谢所有的老师,作为中华设计委的工作人员,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们中华设计委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和共同努力下,会越做越好,越来越强大,再次谢谢各位。
中华设计委资讯发布会现场
那么今天资讯发布会的主要议程就到此结束,接下来是媒体的提问环节。
搜房网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是想问我们的中华设计委的史南桥**,因为现在我们国内的很多设计师,就像刚才在座的很多老师他都说,他偏向一种市场性的商业性的行为。那么其实像在国外的一些很多的设计师,他不只是做室内设计,他可能也涉及到其他产品的设计,那么我想了解到,未来在我们国内的设计师方面,即使他是室内设计,他整个产品的设计他都可以自己去做,未来有没有可能我们设计师把整个的都可以融合到?
史南桥:其实我们的建筑师我们有景观设计是有家居设计是,有软装设计师,甚至还有材料设计师,本身相对跟建筑有关的,所有的这些设计,它其实都是综合性的设计,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设计,所以当然我们历史上有很多天才的设计师,做到室内再做到家居,很多是这样做的。
但是反过来讲,就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社会,讲的是分工,为什么公司里面有那么多的部门,其实术业有专攻,有他自己每一个环节上面必须去专注的。然后你一个设计师,尤其在现在的社会,在设计上面,他还不只是单纯的一个单一的设计,其实你还包含到设备,还包含到他里面的简单讲的空调系统,还有你将来的电梯。
所以你刚刚讲的其实是对设计有太高的期许,在古代的时候他的建筑是相对单纯的,可以自己来完成。但是反过来讲,我从来不会在我的设计里面留下我自己的画,因为我觉得我是一流的室内设计师,而不是画家。所以我认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的设计,他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是一个利用组织架构才能完成最好的结果,所以我并不鼓励一个设计师他要是全能,而且我认为全能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最后一个可以提问。
搜房网记者:我再多问一下,我还是想问我们史南桥先生,您在台湾省对设计了解也很多年,那么这么多年对我们设计的发展,您能跟我们谈一下台湾省的设计发展跟我们大陆现在的室内设计发展,它两者主要的区别在哪儿?谢谢。
史南桥:台湾省的成长也经历过很多,它从相对贫穷,相对物资的欠缺,相对比较没有那么多设计的资源的同时,像我在做学生,甚至在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能找到国外的杂志都是比较稀有的。
但是在台湾省那个过程,也许就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跳过去了,但是我认为这两边发展的方向其实有根本上的不同,台湾省其实一直在追求一个更简约的,算是很精致的各个方面来发展设计的路程。
所以其实在我做学生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有一句当作圣经的话就是,所谓的简约,所谓的简约但不简单的设计。它希望用最少的手法来完成,完成最大的效果。所以这个设计师其实你是要自废武功来完成工作的,那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就像古龙的小说讲的手中无剑但心中有剑。
也许这样讲比较悬,但是我从初中学设计,到现在,还有很多是把设计当作是他的一种方向去完成,就是他怎么用这样的手法表示出你需要最少的功,最少的材料,最简单的方式,但是它经过大量的思考,在这边来讲,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你不去张贴材料,你怎么可能不去做很多细节?怎么可能出来一个好的设计?
但是我在这几年当中,台湾省也有这么一个过程,有爆发式的经济的过程,但是我觉得在经过这样的过程之后,两边是选择了不同的路,我们这边选择的是更繁复,经过这样的繁复的选择,当然我也许我们太笨,有大量的财富在大量的时间集起来以后,你生怕别人看不到你的成就。所以你希望在你的房子里面能大量的感觉到它的价值,所以在这几年中间,我也有写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就是实际上在台湾省我们是more,但是到这边来讲是more and more,你不做那么多不算一个好设计。
所以比较表面上来看,我觉得这是两岸设计方向的一个大的差距。但是我的感觉其实这些东西,终究就像在国外,它也经过巴洛克这些非常繁复的设计以后,大家就觉得说那个只是一个过渡,我想我们也期待在国内这种追求,也是一种过渡,因为大家到最后,最后这个繁华看尽之后,其实你会发现简单才是美的时候,我想又会回归到大家认为,或者曾经我们认为圣经的理论,可能又会回到我们的设计界,或者我们这个市场上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谢谢。
主持人:谢谢大家,那么今天我们发布会正式结束,感谢所有的来宾,感谢我们的媒体朋友。
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