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是大都市观光中独具魅力的一项活动。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购物消费又成为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指标。
世博会临近,当世界各地游客在上海的大商场购物时,一些商家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并不令人满意,常常发生不愉快经历,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大型商场,发现一些商场在销售、售后服务方面存在不文明现象,甚至引发消费者投诉。
看了不买 给你脸色
日期:12月19日
商家:浦东八佰伴
前不久,陈女士经过这家商场的一个化妆品柜台时,一名服务员向她推销一款面膜。陈女士表示不需要,对方告诉她不买不要紧,听她介绍一下也好。陈女士不好意思再拒绝,只好停下来听她介绍。经过一番美容宣传之后,对方强烈建议她买下。然而,当陈女士再次拒绝时,服务员一下子拉下脸,还和旁边的服务员嘀咕:对牛弹琴。想起这事,陈女士就很气愤。
记者走访了这家商场,其化妆品专柜服务员见到消费者都会主动推销商品,大部分服务人员能做到热情服务,但记者也看到少部分服务员一旦推销失败,就会沉下脸去,虽然嘴上说着“不要紧”,但语气明显变了。
点评:在商场购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商品,最后决定买与不买,这是一项应该尊重的基本权利。因为不买商品,服务人员就给脸色看,这种服务态度在国外一定会遭到投诉和行业协会的批评。建议商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服务意识。
衣服裁边 另付5元
日期:12月19日
商家:百联世贸国际商场
近日,马先生在该商场一家商店买了条牛仔裤,试穿时发现裤腿长一截,需裁掉后才能穿。他便问服务人员:“你们能不能帮我改一下。”“没问题,肯定给你弄好。”服务员回答得很爽快。然而,当马先生付了钱、拿着裤子到楼下改的时候,裁缝却要收取5元钱的手工费。“你们怎么还要我付钱?”当马先生去找商家时,商家称:“是帮你弄好啊,但要你自己付钱啊。”
记者走访商场时,裁缝告诉记者这家商店常发生这样的事,只要听你是外地口音,或者是外国人,服务便会大打折扣。“在上海,按照惯例,改衣物大都是商家出钱的。”对于这样的做法,裁缝也表示无奈。而且,记者发现大多数商场修改一个裤脚只要1到3元钱,而这家商场以“高档”为名定价都在5元以上。
点评:一个小小的细节反映了商家对售后服务的漠视。如果不能做到,就不应作出承诺,更不应以此作为促销手段。同时,对不同消费者提供不对等的服务,更不可取。建议商家建立起完善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明确付款对象。
送货上门 放你“鸽子”
日期:12月16日
商家:乐购中山公园店
现在很多商家的“送货上门”服务一点都不到位,承诺早上送到,下午能到已经算不错了。沈女士不久前在乐购买了一台电热水器,由于是星期天买的,商家要次日才能送货。“周一要上班,我便让他们早点送给我,他们说第二天第一个给我送货,大约9点多钟能到。”于是,沈女士便向单位请了一早上的假,在家等着签收热水器。然而,等了一早上,货物却迟迟未到。下午1点钟还没收到货的沈女士,不得不去上班。气愤的她向商场投诉,商场表示会尽快处理,然而始终没有答复她。
走访时,记者看到,商场货物配送的卡车上,同一种商品差不多要装满一车,这势必导致货物送达买家的时间有先后。商家告诉记者,每天派送货物要等送货员工9点钟上班后进行,加上要整理、装载货物,时间就会延后。而且这些送货员工是整个乐购商场雇用的,并不是某个商家的员工。送货要统一调配、统一安排,为节约成本,要多家买主一起配送,所以送货不准时在所难免。
点评:厂家为节约货物配送成本,不能以侵犯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接到顾客投诉后,商家敷衍了事,而不是采取果断措施进行补救,将有损信誉。建议商家加强诚信管理,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因质退货 呼来喝去
日期:12月12日
商家:第一百货
一个多月前,李先生在该商场买了双皮鞋,穿了不到20天,鞋面开裂,他提着皮鞋去退货。当他来到柜台时,服务人员见他要退货,爱理不理地向左边一指:“那边验货开票。”“哪边?”李先生再次询问。“就那边拐角处,”服务员不耐烦地说。李先生好不容易找到开票点,谁知开票人员用怀疑目光看着他:“怎么弄坏的?”“自然开裂的啊,我要退掉,”李先生说。
开票人员半信半疑,在发票背面写了几个潦草的字。当李先生把发票给柜台服务人员后,对方给他换了一双新鞋。“我要退掉,怎么是换?”“这上面写的是换啊。”柜台服务员要他去重新开票。等到后面退款时,连收银员也没有好语气了。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多数到此退货的顾客被他们呼来喝去,顾客提着货物在商场里打转,也没有人上前指引。验货人员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着顾客,很多顾客货是退了,结果却惹了一肚子气,而商场对此却不以为然。
点评:根据有关规定,消费者在上海购买衣服7天内可以无条件退换,鞋子出现质量问题,3个月内包退包换。当消费者以合理要求提出退货时,服务人员应该帮忙办理相关退货手续,而不应让不熟悉操作流程的顾客自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