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不景气加上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使得家居业面临近十年最大的挑战。“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运用到当前的家居行业中仍具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家居企业增店增员抄底境外市场逆势而动的扩张之举并不鲜见。家居企业在“寒冬”中何以反其道而行之,大举“挺进”?这一切表象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思考。
家居企业不惧“严寒” 逆势扩张
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家居企业就此倒闭;一些家居企业“开源”无望,纷纷开始“节流”,裁员、减店、叫停投资,将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而有一些企业则选择了逆势扩张。
10月中旬,伊力诺依在北京的新店开业,随后,在上海市吴中路开出了上海旗舰店,近期还将在沈阳等地陆续开出新店;红星美凯龙08年共计开出18家新店,并计划09年增开10多个新店;11月,在“扬帆出海
逆风领航”的圣象国际化战略发布会,圣象与韩国Welliam公司签约合作,第一家圣象韩国公司诞生。圣象与美国本土经销商洽谈并购的事宜即将尘埃落定,与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洽谈均取得很大突破,圣象的全球化战略正在稳步向前;12月4日,宜家家居在“客厅,多点生活”的媒体活动上明确表示,宜家2010年将在中国开到10家店的计划不会因为大环境的不景气而改变;12月6日,欧路莎又一家智能卫浴体验馆将在上海红星美凯龙盛大开业;日升洁具计划明年在上海新增10个左右的新店……为什么如此之多的家居企业选择在“寒冬”中反其道而行之,大举“挺进”?家居企业逆势扩张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透视家居企业逆势扩张,有以下三大原因。
原因之一:成本低廉
企业运营成本中的几个大头为:生产、流通、人力。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刻,几个大头随着下滑,企业扩张成本相对较低。
一方面,在场地租金上,伴随着经济低迷,许多黄金地段也识时放下身段低价出租,伊利诺依就曾因此尝到过“甜头”。“**”时期,伊利诺依低价拿下金港汽车公园的店面,目前正为伊利诺依日进斗金。用董事长史晓燕的话说,“**”之前,金港汽车公园均租给财大气粗的4S店,自己想都没想过能拿得下这样的黄金店面。但是“**”一来,许多4S店撤离了,店铺租金下来了,伊力诺依的机会也来了。08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刻,伊利诺伊又在筹划“抄底”。
另一方面,在人力成本上,经济萧条使得就业变得艰难,此时招兵买马也是最低廉的。
百安居中国总部公关传播经理周琼认为,对于财务健康,现金流充裕的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扩张是很好的时机。因为当前许多公司的资产被低估,并且都缺现金周转,此时谈收购,就可以增加谈判的砝码,并以较低的的收购价格促成交易。
原因之二:人才储备好时机
企业扩张是一种追加资本,加大投资的行为,无疑会对企业的资金链、人员储备、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扩张过程中,有的企业优化原有的人事结构,将每个员工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据了解,日升洁具计划明年增开10家新店,但是并不会有太多人员上的扩充,只是说现有的许多工作人员将走向市场,而非以往“坐”在店里等消费者上门;百安居在上海、武汉、深圳、南京开设的新门店为一万多名员工创造了就业机会。其他有扩张计划的企业也都将加大人员储备。
对于企业在此时的人员扩充,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秘书长张传喜认为:“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也是招贤纳良的好时机,一些倒闭的企业将为市场输出许多优秀人才,加大了优秀人才的流动,而且企业在此时储备人才的成本也是最低的。”
原因之三:也有迫不得已的意味
圣象总裁翁少斌在搜房网记者采访时谈到:“圣象的扩张策略是按原计划在进行,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去改变我们的计划。一方面我们已经做好了扩张所需的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认为现在进入欧美主流市场的好时机。”近日,宜家家居中国区销售总监朱昌来在“客厅,多点生活”的媒体活动上也明确表示,宜家2010年将在中国开到10家店的计划不会因为大环境的不景气而改变。作为家居行业的旗舰品牌,圣象、宜家等能在“寒冬”中按原计划“挺进”,但是一些企业则表现出逆势出扩张的迫不得已。
日升洁具旗下代理了银晶卫浴、德立淋浴房、东鹏洁具和便洁宝四个品牌,德力淋浴房在上海的销售比重约占全国的25%,银晶卫浴在上海的销售比重则占全国的22%左右。据了解,该企业目前在上海有30多家门店,09年还将增加10家新店。对于扩张原因,日升洁具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华军颇有被迫意味的说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肯定选择‘进\’,此时你不进,同行进,你不扩张,同行扩张,一旦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占领,最终自己也许只能被迫出局。”另一位橱柜行业的人士业内人士则表示,其所在的品牌08年开发了近60家专卖店,如果经济环境与两年前一样,家居行业还是很好做,我们也许就没有现在的紧迫感。没有现在这样急切的需要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