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但没有涨价,而且现在买家具还参加居然之家的全场促销活动,满1000返200,相当于8折,和十一期间的价格差不多。”上个周末,记者在居然之家、蓝景丽家等卖场走访时了解到,建材、家具等家居产品并未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在十一之后涨价。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不少家居企业迫于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必然会选择在黄金周促销之后上调产品价格。然而时隔半月,家居市场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涨价的现象,大多数品牌仍然延续了十一的促销政策,期望能快速回笼销售资金。
市场销售乏力 价格上涨乏力
在原材料价格上扬、出口退税率下调、房市低迷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内外交困”情况下,家居市场需求总量的萎缩与生产成本的成倍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家居企业的销售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曲美家具董事长赵瑞海告诉记者,“宏观经济对我们的影响是肯定的,但主要是增速的影响,曲美的增速比预期降低了10%。”换言之,曲美在今年的发展仍然保持了高速的的增长,但是没有预期的那么高。
据搜房家居网记者调查,销售依然处于强劲增长的企业凤毛麟角。“到目前为止我们赔了40多万!”多乐士网络部经理那伟介绍说,奥 运限行期间市场2个月没有销售,今年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0%。百滋橱柜的总经理杨文生也告诉记者,他们10月份的销售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0%。
尽管各企业的境遇不尽相同,可对市场的定义却不谋而合: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明显不足,市场需求不旺。专业人士认为,从07年下半年国内楼市开始下滑至今,成本不断上涨、奥 运限行等不稳定的因素对家居市场不利好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一定量的积累,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今年的十一家居市场并没有如人们所愿出现井喷。而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加剧了国内消费者的谨慎心态,将需求后移的可能性也打破了,导致了市场需求的骤减。
“现在市场需求减少,明显是供大于求,应该是降价,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美巢集团董事长张经甫坦言,不但是消费者在观望,商家也面临两难抉择:一方面需要降价促进销售,而另一方面需要涨价来缓解成本压力。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涨价就是自寻死路。”记者采访的所有企业都表示十一之后产品并没有涨价,而且短期内也没有涨价的计划,具体怎么做还要看市场的变化。”
促销变相降价 销售不旺现金为王
涨价难,降价也不现实,面对这种局面,不少企业开始自救。
“国际原油的价格降了,但是进口五金件的价格还在涨。”安泊橱柜总经理夏季告诉记者,橱柜的生产成本还在继续增加,而前几个月的的销售下滑,让企业承受了不小的资金压力,因此,迅速回笼资金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亚光亚总监王可也提到,家装公司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设计施工转移到服务的比拼上,加强服务就要增加服务人员,也意味着要加大人员开支。“我们的压力很大,但还是会大力的促销,努力收回现金,保证工人的工资按时发放。” 据记者了解,亚光亚目前拿出了8.8-9折的促销底线。王可认为,对于企业的生存来说,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记者在采访时还了解到,大多数企业都持同样的态度:想办法度过难关。安泊橱柜总经理夏季用“开源节流”四个字总结了企业目前的发展策略。他表示,企业将尽所能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尽快回笼资金。
百滋橱柜总经理杨文生也告诉记者,百滋一向以“实价销售,几乎不打折”作为市场原则,但是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百滋也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十一期间,打出了不小的折扣。杨文生还表示,百滋今后要在产品上多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
危机加速洗牌 品牌成就王道
面对危机,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降价促销方式自救。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降价并不是长期发展之道。在近期《南风窗》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品牌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价格,并做持续性发展。同时,品牌企业的产品价值也更高,价格体系更稳健,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频繁地降价。
记者了解到,曲美家具今年的销售额上涨了30%,同时,快速在全国开展直营店的计划也没有因市场的低迷而改变。赵瑞海认为,真正有钱的高端客户在这个时候仍然会消费,经济低迷直接影响的只是部分中端消费者。
“本来我们觉得高端的橱柜现在肯定卖不动,但实际上5万一套的实木橱柜依然有人买单。”一位企业的老总告诉记者,大品牌产品依然畅销,而要是在有点促销打折,情况会更好。
记者在不少家居卖场走访时发现,大品牌店面的熙熙攘攘,而那些以价格作为宣传核心的小店面却门庭冷落。意风家具近期推出的柚木系列新品,价格居高不下,销路也一直看涨,这让那些小店面分外眼红。
据局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朱长岭透露,大的知名的家具企业今年仍然保持了20—40%销售增长,市场的低迷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一些小企业已经被洗牌出局了。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下低迷的市场面前,品牌企业用实力证明了他们的抗压能力。“越是危机的时刻,品牌的作用越能充分发挥出来”,可见做品牌、打品质是家居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的首选之道。
在北京市场协会家居市场分会秘书长刘晨看来,当前是一个品牌消费和个性消费的时代,如果有了品牌忠诚度,或者个性化的特殊需求,消费者就不会过多地在意价格,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打造一个品牌,不断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是长久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