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由成都市家具行业商会主办的“成都市家具企业买地入园座谈会”在四川省金牛宾馆举行。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在于传达政府规划和听取家具企业老总的呼声,帮助成都中小家具企业购买土地、入驻园区。成都市工商联副巡视员秦红光、会员处处长钟琦、成都市经委轻纺处处长张健、副处长杨洪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上,他们认真听取了企业的想法和意见,与来自130家家具企业的代表和负责人,就企业在调迁过程中面临的买地难、建厂难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会议由成都市家具行业商会秘书长古皓东主持。
家具企业面临无地可买的现状
会上,很多中小家具企业表示,自己目前都是租地建厂。由于错过了在新繁买地的机会,现在厂房面临拆迁,因此买地建厂的任务就迫在眉睫。为了寻求到工业用地,很多家具老板多次赴成都周边如彭山、中江、仁寿、广汉等一带洽谈买地。可是,几个小企业单枪匹马始终无法和当地政府达成协议。
“我们很担心自己多年来的努力都白费了。之所以选择成都周边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家具人,我们并不愿意离乡背井去进行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如果可以,我们当然愿意留在成都。”某家具老板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70%的家具企业因为多种原因,没有进入规划的园区。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周边的一些县市,如广汉市、彭山县、中江县兴隆镇、仁寿县视高镇等地区,纷纷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和优惠政策,吸引成都家具企业入园投资。其中包括130多家企业在中江县兴隆镇签订协议,协议购买土地总面积已达6000多亩;120家企业与彭山县签订协议,购买2000多亩地;20多家企业与仁寿县视高镇签订协议,购买土地2000多亩;10余家与广汉市签订协议,购买土地2000多亩。
企业外迁会面临几大风险
然而,目前外迁家具企业签订的购买土地协议,90%以上都不是与具有土地审批权的政府签订。所售卖的土地是否属于政府规划的产业园区,是否符合国土部门的规划要求,都存在较大疑点。另外,政府开发工业园区,用于拆迁安置、道路建设、水、电、气、排污、排洪、电信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非常庞大。而与外迁企业签合同的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有的还是四川省省级贫困县镇,在投入巨额资金上存在明显的困难。这就给投资企业带来了较大风险,难以保证投产后正常经营。
据悉,成都三圈层工业用地的政府开发成本早就已经达到20万元一亩以上,主要用于拆迁安置、道路建设、水电气、电缆光线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目前卖5到6万元一亩的土地,所收的款项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款项相比,相去甚远。因此这是企业在后期入场时面临的较大问题。园区能否保证企业入驻后正常运营,这是企业应该关注的。
除此之外,外迁企业在远离成都这个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商贸流通集散地后,企业在“采购材料”、“销售产品”和“物流运输”上,都会面临困难,增加成本,这些都将大大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政府部门提出两点建议
会上,市经委与市工商联的负责人对企业的用地需求表示理解,但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首先,家具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占地面积较大。在土地资源本身较紧的情况下,企业动辄百亩的土地需求也给政府在土地资源规划上出了一道难题。其次,家具行业税收较低,而家具产业园本身的打造也需要庞大的资金实力,因此从税收的角度来说家具行业较其他行业不具吸引力。
他们建议:首先,家具企业须集约化用地,在修建厂房时要提高自己的容积率。比如将厂房修建为多层,安装货运电梯等。这样就能将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更多的价值。其次,提高每亩土地的税收。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出与土地使用面积并不成正比,希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的形式,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
为企业争取用地 商会在行动
面对这些问题,近日商会与有关部门一起,积极走访了一些工业园区,并与周边县市进行接洽,讨论有无形成新的家具产业发展点的可能。接下来,商会会将家具行业所面临的买地困难的现状形成报告,向成都市政府领导上报。目前成都市内的工业用地相对紧缺,商会向政府部门建议:1.能否在成都三圈层郊县设立新的家具产业发展点2.能否与成都周边的合作市州如德阳、眉山、资阳等地协商,承接成都家具产业,共同打造成都家具工业园。商会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能够以商会为平台,以抱团的形式出发,继续保持成都家具行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会议现场,家具企业主们还如实填写了“成都市家具商会会员企业买地建厂需求登记表”,将企业所需土地面积、解决就业人数、年生产产值等信息如实进行了反映。商会也会将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有关部门将信息有效传递到政府部门,为企业传递呼声。会后,很多企业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为企业主们下了一场及时雨,感谢商会搭建平台为企业扩厂投产提供了更多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