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小工厂,再到规模生产的现代化企业;从杂牌到小品牌,再到区域性的强势品牌。在年轻的中国橱柜行业中,这是众多企业发展的轨迹。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品牌被打造成区域性知名品牌后,对于许多橱柜企业来说便进入了瓶颈期。是稳坐江山还是积极抢占区域外市场?许多企业难以抉择。
7月2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0)》资讯发布会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西部蓝皮书•2010: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正式发布。西部蓝皮书指出,“西三角”经济区将开启“中国第四增长极”。
同时,蓝皮书还指出内蒙古经济增速蝉联我国第一,“内蒙古现象”令全国瞩目。
西部政策天枰的宠儿
西部,曾经美国大片里的牛仔天堂;西部,曾经中国版图上边远、落后的代名词;西部,如今世人瞩目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1999年,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出台。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区市。整个西部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1%,1999年末人口约占全国的29%,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75%左右。
在国家的规划中,西部大开发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二是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这20年将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三是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内蒙古经济增速领跑全国
第一个十年过去了,在经济运行发展增速上,西部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高出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四川一直领跑西部,而内蒙古1999年到2008年经济年均增长16.8%,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连续7年增速居全国第1位;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4638美元,居全国第8位,增速连续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
在工业方面增长迅速,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至2008年,内蒙古工业经济连续6年增长速度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位。增速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24.35%高出10.21个百分点,超过四川、重庆和陕西,跃升西部第1位。
同时,在GDP与工业经济同步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均有较大幅度提高。1999至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770.5元增加到14480元,年均递增13.0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2.9元增加到4656元,年均递增9.8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93个百分点。
此外,内蒙古坚持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初步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4.9:37:38.1演进到2008年的11.7:55.0:33.3,这是欠发达地区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演进过程中典型的产业结构。在西部12省区中内蒙古宏观经济竞争力静态指标排名由1999年的第6为上升第2位,动态指标由2002年的第4位上升为第1位。
在内蒙古的增速连年居于全国第一而引发大规模关注时,一个新兴的“西三角”概念崛起,立刻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西三角”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999年,在全国**上,****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西三角”全称是“西部川陕渝金三角”,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的6.3%,整个西部的33%。
增长极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区域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区位比较集中、经济实力比较高的城市群,其核心是大城市,带动周边资源向其集聚。在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已经进入***编制阶段的当口,“西三角”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个城市群从改革开放中受益逐步成熟成型、正各自精彩时,西部城市却少了一丝抱团共荣的契机。直到“西三角”的提出。有关专家算过这样一笔帐,假设在2015年以前,“西三角”的发展速度为年均增长13%到15%,2015年到2020年之间,随着成熟度提高和规模加大,增长速度降到12%到13%左右,那么,到2020年“西三角”GDP将占整个西部的50%左右,占全国的12%到13%。
由于对于“西三角”的规划目前仅限于地方政府的方案,在其涵盖的范围上出现了一些争议,7月7日,甘肃省工商联、甘肃农业大学《中国“西三角”经济区课题组》召开资讯发布会,提出了关于构建兰州-西宁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共同组成我国西部真正的“西三角”的新构想。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成渝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兰西经济区位置邻近,联系紧密,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甘肃应在做强做大“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基础上,与青海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西三角”经济区的构建。
若按此方案,“西三角”经济区将涵盖四川、重庆、陕西、甘肃、青海四省市,范围较原始版本大大扩张。
然而,无论“西三角”概念的延伸到何种范围,西部发展要以城市群体崛起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而由此带来的对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新疆设特区资本云集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8月,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集中进点办公。目前,特区办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规划、政策,今年10月底前,这些规划、政策就将上报国家进行审批,预计今年年底,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特殊政策可望宣布。
在宣布设立“特区”之后,各方资本就形成了云集新疆的势头。一组数字可以显示:山西煤炭工业向新疆转移的资金号称“几千亿”;广东仅在新疆商会会员单位今年追加的投资,就接近80亿元;浙商目前在疆有25万人之众,且来疆考察人数不断增加。而类似的地方商会,目前在新疆至少已有14家。8月初,更有39位银行掌舵人共同进疆,考察新疆金融市场走向,同时研讨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金融保障的路径。
能源的召唤、资本的聚集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后劲,新疆也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最令人瞩目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