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原产地形象”的建立,有人为塑选因素,更多是地理历史文化的积淀。
美国品牌产品体现了奔放激扬的力量,大到林肯汽车、中到惠而浦电器、小到IBM手提电脑、苹果IPO;日本电器产品体现了浓烈日本“原产地形象”,小巧、精益求精、人性化,如索尼、松下的产品闪现着无比精致;德国的品牌产品体现了日尔耳曼民族的严谨精神,粗犷结实耐用。
“原产地形象”和产业集群密切相关。产业集群是由同一地域文化认同的产业链构成,产业集群的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品牌的血统。
产业集群的价值由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集群区域的规模,如企业数量、产能、市场竞争力;二是集群企业品牌的销售溢价;三是产业集群的人文氛围。
品牌价值表现在产品交易的溢价上,如果一个集群的企业注重品牌价值,则整个群集企业结构呈现品牌化;如果集群企业注重价格的,则整个族群结构更趋向价格驱动,这种现象在中外产业集群都非常有代表性。
意大利的萨校罗地区是意大利瓷砖业的主产区,有200家品牌企业,萨校罗地区的瓷墙行业因为“lris”、“Cisa-Cerdisa”、“Floor
Gres”、“Altas concorde”等品牌注重产品品质和美感,走品质和品牌溢价路线,强调品牌形象和设计,使意大利成为全球最高级精致的瓷砖。
品牌血统和原产地有密切的关联,尤其是一些历史较长的品牌,其品牌文化和个性特征已深深烙上了原产地的“地理烙印”。
中国家电制产业的品牌产地和血统己开始凸显品牌价值了。例如消费者一联想到燃气热水器这个品类,首先会选择广东燃气热水器的几大专业品牌如万和热水器、神州热水器等,或是上海外资专业品牌如能率热水器,而不会首选海尔燃气热水器、方太燃气热水器等延伸的品类产品。
高档厨卫以浙江产品为主,消费者选择高档厨卫产品,会因“浙江原产地形象”选择帅康、老板、方太等品牌,而不会是海尔。
海尔品牌洋溢着中国民族家电的“精神崇高”,在联想到中国家电时,大多会想到海尔。
这就是品牌“原产地形象”。
一个国家或区域产地文化形成的价值竞争力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一种“晕轮效应”,辐射到该产地的品牌产品上,引发消费者的价值联想。品牌和原产地是难以分离的,因为它牢牢打上原产地的烙印。尽管广东科龙、容声品牌被山东海信企业并购,江苏小天鹅被广东美的企业并购,但在消费者的本能联想中,科龙、容声的品牌血统还是广东,小天鹅还是江苏。
这两年,中国家电企业借资本博弈大量并购品牌或到异地建厂。从资本运营的战略模型看,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它可快速缩短创建市场品牌的经验、减少市场规模成长的成本。
但从品牌价值管理的角度看,这种做法对品牌血统构成干扰和稀释。并购的企业都希望能将品牌注入新的“气质和血统”,但在品牌血统维护上往往不如意。这在厨卫产业最明显。
极品策略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通过系统服务十余家中外厨卫品牌企业,又用五年时间分析了中国厨卫企业集群的战略模式,发现厨卫产业己形成特别鲜明的广东、浙江、四川、青岛四个产业集群。这四个产业集群的品牌产品也有浓烈“原产地认同”血统。
广东是国内厨卫家电的规模最大的集群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吸油烟机、灶具、消毒柜一直是广东厨卫家电的支柱产业,浙江家电集群很多企业是为广东企业做配套的。但广东厨卫集群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靠价格上量,为了成本优势,不少企业偷工减料,配件材质越用越差,导致产品质量整体下降。尽管广东厨卫集群产量很大,但总体产业利润薄,广东厨卫高溢价品牌比例缺乏,“低价格”成了广东厨卫集群鲜明的“原产地形象”。
浙江厨卫以品牌溢价经营为主,在进入吸油烟机、灶具、消毒柜时,注重“品质”和“品牌创新”,避开广东厨卫集群的低价漩涡,从高端产品切进市场。如浙江帅康集团是****台高档深型吸油烟机制造企业,在将高档深型收油烟机投放市场后,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和广告投放培育品牌。帅康很快就成为中国吸油烟机产业的泰斗。樱奇吸油烟机也是最早开发双层箱体不漏油深型吸油烟机的,从而迈进中国吸油烟机一线阵营。
青岛厨卫集群主要以海尔厨卫为代表,虽然海尔不是一个专业厨卫生产企业,但是由于海尔的品牌力,创新能力,设计理念、品质能力,销售网络和售后保障,使海尔在厨卫产业的竞争力不可小觑。
四川厨卫集群企业源起于一批为广东厨卫产品做代理的中小经销商。川渝地区低消费限制了厨卫产品的溢价,迫使一批厨卫产品经销商到广东OEM产品。经销商转行做企业本来起步就低,又有经销商唯利是图的短浅目光和投机心理,再受广东“低价与拼装”产品思维的影响,更加追求低价格而不做品牌。
在这四个产地中,互有交叉“掠夺”各原产地“血统”的做法。
广东厨卫善“做市”,以市场攻掠为特色。加上广东厨卫集群协同生产能力强,配套完善、灵活,厨卫整机制造成本比浙江降低了20%左右,使珠三角成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制造基地。在2003年以后,浙江不少企业南下广东办厂,以吸收广东厨卫之灵气。
在2005年前后,四川一些家电经销商开始转型生产近吸式油烟机,也南下广东寻找更低成本生产。
广东一些厨卫品牌企业在产品升级中也走“捷径”,不投放研发模具,到浙江进行OEM。
这种“血统杂交”的生产模式盛行了几年,但收效不大:
四川厨卫产品一直处在粗劣制造的最低端,尽管四川企业努力用“近吸式烟机”在呼悠,但呼悠了几年也是在三、四级市场欺骗消费者。
广东企业高成本生产的“浙江烟机”并没有从整体上提升广东厨卫产品的“高端血统”,反而加大异地生产管理和物流的成本。
浙江企业到广东办厂,不但没有“南风窗”品味,反倒是“取椟弃珠”。
近日,浙江厨卫七大品牌之一的宁波樱奇电器实业公司,主动关掉了在广东投资的厨卫生产厂,全线回撤宁波。宁波樱奇电器实业公司总经理严建荣说“回归宁波,是进行一场樱奇品牌高贵血统的保护战”。
樱奇吸油烟机在1998年崛起中国市场,进入全国吸油烟机销售三甲达3年之久。2003年樱奇公司拓展国际市场,将宁波总厂做外销产品。2006年樱奇在广东中山市建立厨卫工厂,生产烟机和灶具。2008年樱奇公司回身国内市场时,突然发现这种多产地的方式使樱奇品牌血统变的不那么高贵了。
樱奇是中国吸油烟机的一块老金字招牌。是中国厨卫行业为数不多的****、“国家****”、上海上市十佳产品。樱奇又处在中国吸油烟机产地血统最高贵的浙江宁波,是宁波著名商标,和著名的帅康、方太、欧琳等杰出厨卫品牌为邻,理应被认为高价值的品牌。
但因为樱奇公司在广东省中山市开设了厨卫生工厂,主销东北地区。中山生产的樱奇产品和宁波总厂生产的产品尽管没有差异,但因为“广东版”厨卫的“原产地认同”心理,让用户总认为樱奇产品是“低档货”,严重稀释了“宁波版”的樱奇产品血统,干扰了樱奇产品的价值。
樱奇决策层经过战略反思,在2008的上半年彻底开闭了在广东中山的工厂,全部回迁宁波,专门生产“纯正血统”的宁波版高品质厨卫产品。
樱奇的高贵血统保护战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神州热水器、万家乐热水器和小天鹅洗衣机,都分别进入东北开办工厂,最终结果也不理想。
看来厨卫企业在品牌价值经营和市场规模营销面前,有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快速的市场突进,并购的品牌,进行品牌骨血杂交做大规模,还是拒绝品牌“输血”,安神静养,避免品牌杂交,以保持品牌的“血统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