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指导,由厨卫资讯、陶卫网共同主办,由中国陶瓷总部、中国岩板·新材展示采购基地协办的“回溯与展望 前后十五年”第十五届中国厨卫高峰论坛在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基地隆重召开。四维总经理程龙鹏受邀出席,并参与了为巅峰对话环节。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以下为程龙鹏演讲实录(略有删减)
我是2005年加入跨国卫浴企业,三年前加入四维,至今已有17年。2003年,***发文《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指出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适房的供应转变成了铺天盖地的商品房建设。受益于政策,建材卫浴迎来了疯狂发展的黄金时期。
卫浴产品从一开始简单能用,慢慢功能性的混水,到现在的三孔两孔,然后到现在兼具功能和颜值。中国在这十几年发展中的精彩变化堪比西方百年发展史。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从功能性满足的角度来说,中国在原生技术和材料利用等很多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
现在是震荡中的挑战赛,
震荡后找准自己的机会
从市场规模、制造规模来看,卫浴行业已经进入到第一增长曲线的顶点,迎来第二增长曲线阶段。从近两年的形势来看,卫浴行业从业者能感受到相比前几年更加强的压力。甚至包括科勒等国际大公司,在规模上面可能已经到了顶点。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在细分领域上,可以看得见适老化及卫浴改造等存在新增长的市场。以中国现有人口规模来说,中国进入老龄化之后,存在的巨大相关市场,包括适老改造、智能化、信息化等。
因此,每个传统企业要做好过冬的准备,迭代技术、升级用户思维、提升产品力。
输出品牌相对来说比完成制造难很多,我们在思考产品、市场的时候,很多思考的东西是偏理性的。中国品牌想要真正实现出海,还是需要拓展、狼性、诗意或者侵略性的输出。如果哪一天中国成为欧美国家反向留学的地区,那有我们有可能更容易输出文化。中国品牌出海设立公司、扩张,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的适应性,人、组织架构、产品都需要实现在地化。
我认为目前短期行情存在危机,可能有一个震荡中的挑战赛,震荡以后大家会逐渐找准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保持一个长期乐观,短期、中期偏悲观一点的看法。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四维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老牌卫浴企业,现在隶属于海鸥住工旗下。一个拥有那么长历史的四维品牌还是存在一些资本可以挖掘,那么如何把四维品牌重新进行复出,沉下心来慢慢把这个品牌做起来?还是需要花精力从国潮、产品力、产品服务、创新方面去做。但我们的诗意、想象力通过我们的理性的边界,最终还是需要有行动力才能够真正落地实现。只有清晰界定理性的边界,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认识能力,从而避免在形而上学的困境中打转。在宏观上,大家如果关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就基本确保当前怎么能活下去,当下小企业养活自己可能会更重要,更大的宏观叙事可能暂时搁一边。
现在房地产一年竣工大概1600万-1900万套,在建80亿平方米。大量密集的高层住宅,过小的容积率,从居住体验其实是非常差的。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原来买了房子装修,都要去建材市场逛看产品,现在年轻人逛市场吗?他肯定不逛了,他更关注看颜值,产品颜值符合他要求,剩下的就直接交给家装公司了。所以一个时代和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趋势或者文化的熏陶,我们应该从年轻人的角度去想用户思维,提高自己的产品。
企业和品牌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企业对消费者讲述的品牌文化和产品文化,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国家文化。目前中国学习的更多是德国的精工,日本的工匠,以及美国的艺术。但中国要输出自己的文化还需要更多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就像定制化真的是适合的路吗?是不是标准化更有效率?
当然每一个人对产品的理解不一样,我也听到很多定制化的方向、装配式的方向。我自己的理解是标准化更有效率。我刚入行的时候觉得很神奇,马桶有300坑距、400坑距,某些地方还有200坑距。如果按同一种产品和安装标准,供应链的成本会下降很多,生产的效率也会提升很多。

(图片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
所以,未来的发展总会超过每一个人的想象,很难去把握。但是我们可以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做品牌,做文化输出。想做国际化,那就做价值观,做世界观。想做一个专精特新,那就老老实实把产品做好,把工艺做好,把管理做好,所有的产品保持稳定性。所以,企业和品牌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
作为卫浴行业的从业者,我希望5年,10年,15年以后,我们还有机会济济一堂,见证这个行业的发展,见证中国更美好的将来。
(文章来源:厨卫资讯-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