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讲了玻璃对紫外线的隔绝问题,知道了Low-E玻璃对紫外线的衰减能力是高于普通中空玻璃和超白中空玻璃的。
我们都知道,Low-E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组成的膜系产品。
其镀膜层具有对可见光高透过及对中远红外线高反射的特性,使其与普通玻璃及传统的建筑用镀膜玻璃相比,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那么,这层膜应该镀在哪一面,是否会对Low-E玻璃的性能产生影响,我们继续往下看。
01.遮阳系数和K值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1 Low-E膜在2#面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2 Low-E膜在3#面
如图1图2所示,分别在不同位置上镀上Low-E膜,通过检测得出Low-E膜在不同位置时,对玻璃遮阳系数SC、K值的影响,见表1数据: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表1 玻璃性能参数随Low-E膜位置的变化
由表1可知,Low-E膜分别在2#面、3#面时,遮阳系数SC会产生较大的数值变化,而传热系数K值,无论是单银、双银、三银都不会因为Low-E膜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Low-E膜的位置来满足不同地区客户对遮阳系数SC的需求。
02.表面温度
通过检测得出Low-E膜在不同位置时,对室内侧玻璃表面温度的影响,见表2数据: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表2 Low-E膜位于2#和3#时玻璃表面温度的变化
由表2可知,无论是单银、双银还是三银,Low-E膜分别位于2#面、3#面时,室内侧的玻璃表面4#面的温度差距都较大,甚至有超过10°的温差,因此,考虑到室内的舒适性,减少热辐射,我们应该在2#面镀上Low-E膜。
03.原理分析
根据JGJ/T 151 门窗幕墙热工计算规程中的国标公式,我们可以看到:
1、单片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应按下式计算: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hin—玻璃室内表面换热系数[W/(m²·K)];hout—玻璃室外表面换热系数[W/(m²·K)];As—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
2、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吸收比As应按下式计算: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τs—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ρs——单片玻璃的太阳光直接反射比)
3、单片玻璃的遮阳系数SCcg应按下式计算: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g—单片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4、玻璃系统的遮阳系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层玻璃室外侧方向的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Rg,i—第i层玻璃的固体热阻(m²·K/W);Rg,k——第k层玻璃的固体热阻(m²·K/W);Rk——第k层气体间层的热阻(m²·K/W)]
b、各层玻璃间室内的二次传热应按下式计算: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c、玻璃系统的太阳光总透射比应按下式计算: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04.总结
当Low-E膜在2#面时,很大一部分红外辐射在通过第一片玻璃后被反射掉,透过第一片玻璃的辐射少,且由于1#面的辐射率高2#面的辐射率低,到达中空腔的热量就很少了,再透过第二片玻璃的辐射及反射,到达室内的热量就很少,因而遮阳系数SC和第二片玻璃表面温度都比较低。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当Low-E膜在3#面时,大部分热量会透过第一片玻璃,到达中空腔及第二片玻璃,3#面反射大部分近红外辐射但玻璃和膜层的辐射吸收传热导致第二片玻璃升温,且3#面辐射率低,向室外侧的热辐射少,而4#面的辐射率高,向室内辐射的热量多,因而Low-E膜在3#面时遮阳系数SC和表面温度都会较之Low-E膜在2#面时高。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关于K值,可以认为是对中远红外低辐射率和中远红外高反射做了简化等价,使得Low-E膜在2#和3#面的K值都一样。

(图片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
综上所述,Low-E膜在玻璃表面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对玻璃性能的影响也不同,主要表现为:
(1)遮阳系数不同,但传热系数K值相同;Low-E位于3#面时遮阳系数大于2#面;
(2)室内侧玻璃表面温度不同;Low-E位于3#面时室内侧玻璃表面温度大于2#面;
(3)室内外观察,颜色和视觉效果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地气候特征不同以及客户需求不同,应该灵活放置Low-E膜的位置。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章来源:卫士帕门窗公众号,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