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层峦迭起、林木葱郁的山路辗转蜿蜒过后,一方乡里的小菜园首先映入我们的眼帘,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派田园乐趣。猜想各种新鲜的青菜就是主人的桌上美食,环保又健康,飘溢着一阵阵令人沉醉的特有馨香。邻近的山坡满眼青翠,更是一派壮观景象,山坡上有40多棵郁郁葱葱的树,俨然已成为树林,也是夫妻二人精心打理的胜地。
女主人:唐亮
上世纪70年代末留学美国,工商管理专业,在美国生活7年。京城俱乐部社交委员会第一任**,组织文化、艺术、美食等大型聚会。“小园”餐饮集团合伙人。酷爱美食,每周去各大好餐厅品尝,每年都会和老公去欧洲各美食王国尝鲜赏味;对收藏及设计情有独钟,酷爱艺术玻璃、地毯、刺绣布艺等等。
男主人:萨洋
美国人,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专门研究中国、日本政治经济。酷爱建筑学及中国文化,过去的两年间改造设计了20多栋慕田峪地区空置的农民房屋,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本人非常喜欢烹饪,最享受的就是与妻子一同慢悠悠地泡在厨房里。
推开唐亮和萨洋慕田峪长城脚下乡村别墅的铁门,一阵久违的闲适雅致扑面而来,眼前出现的拥有开阔空间的小院子干净清爽,不是那种精心打造的庭院,却有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趣味,石桌石凳就这样随意散放在花草之间,很难想象厨房就是这个露天院子的一角。原来的石墙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厨房外墙为灰色清水砖墙,凹凸有致,白色的中式木头搭建的横梁保留了原民宅的风貌,很有味道,纯白木柱层叠成精美椽子作为屋顶,通透的玻璃一眼延绵到户外的景致。厨房所有材质均为不锈钢,让久居喧嚣市区的人们有一种清凉爽快之感,有着接近镜面的光亮度,触感硬朗冰冷,符合金属时代的酷感审美。那些不锈钢材质的橱柜不仅外观出众,还有百害不侵之秉性,最适合厨房水火交织的环境。通体发亮的橱柜无疑会透露出强烈的后现代质感,仿佛使你流连在一座重工业发达的城市中又仿佛是走进了某个有着很好出品的餐厅的后厨。
厨房整体设计为简单的直线,横平竖直,减少不必要的装饰线条,从而营造出空间的开阔感。在这样的氛围中,同等材质的水槽、灶具、抽油烟机更为隐蔽地嵌入其中,感觉浑然一体。
这都是萨洋的设计,他说这里虽然不大但却很专业,清洁、舒适又实用。因为夫妻二人对做饭很讲究,所以打造厨房时他们非常之用心。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亲近大自然成为一种奢侈,唐亮与萨洋就在这样一处世外桃源享受静谧的料理时光。
摆件
在不锈钢橱柜顶部会有一些工艺品摆件装点着厨房,令整个厨房更为生动。当然这些摆件来历不俗。清晚期的五福盘,其寓意一是长命,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四是乐善好施,五是平和善终。俗称“五福”即是指此意。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盘子放在实木支架上很是显眼,唐亮说由于其寓意很好所以她很喜欢这个收藏品。另外一个摆件是一对具有喜庆的瓷罐,罐壁人物绘制栩栩如生,手工精美,是哥哥送给唐亮的。之所以将这些古董放在厨房中唐亮说因为他们在厨房的时间比任何地方都要多,所以当然要把好的收藏品放在这里,另外,有客到也可以边做美食顺便多了些谈资。
原木圆桌
唐亮和萨洋很喜欢圆形的桌子,他们说围在圆桌前吃饭很有家庭感,也很亲切,这个老榆木圆桌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年岁已高”但却是他们很喜欢的就餐场所之一。每天早晨当第一束阳光照在厨房一角时,他们就坐在这里看着窗外的院子和一碧千里的群山,喝着咖啡慢悠悠地享受早餐的惬意。厨房在中西合璧间游走,多元文化的张力由此可见。
餐具
在唐亮与萨洋的厨房中同样吸引人的要数层层叠叠的手工绘制餐具,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充裕令人为之震撼。这些做工精良、色彩鲜艳的盘盘碟碟来自意大利一个小山村——DERUTA,是全球唯一手工绘制此类风格餐具的地方。他们收藏这些餐具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是在很早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专业制作瓷器的老板介绍给他们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会去Florence(佛罗伦萨)的专卖店购买新绘制的作品,包括餐盘、汤碗、方碟、面碗等等。到Florence当然不仅仅是购买餐具,无论去欧洲哪个国家这里一定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全因夫妻二人对这里好餐厅的眷恋。而这些收藏来的餐具以其惊艳的图案点缀着厨房的每个角落,说是收藏实则是喜爱居多,现在用餐都是用这些漂亮的餐具,就连小小的咖啡杯和水杯也是一样的出品。价格当然不菲,上千元一件的确见证着它尊贵的血统。
锅具
男主人萨洋对刀具、锅具非常注重,他不仅有一套专业的刀具,悬挂在不锈钢橱柜上犹如壁画般的几个不同功能的锅具也是他们从美国特意买回来的。掂起来很重,非一般人之选的特质铝合金锅具却是萨洋的最爱。其中包括平锅、煎锅、煮锅、面条锅等应有尽有。他说这个锅的好处就是传热性极好,整个锅散热受热均匀,也很容易保养,已经用了十几年还是功力不减。当时购买国内是没有的,现在应该在大的商场里都有售。“好的工具出品的菜品也一定会更好,当然好的厨师没有好的工具也能做出好的餐品。”萨洋笑着说。
锡壶
传说苏东坡与诸文雅之士游历西湖,有歌伎斟酒,不慎将锡壶碰入湖中。苏东坡便出一上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这千古绝句中的主角便是锡器。锡是位列金、银、铜、铁之后的第五种重要金属。也有人说锡器是生活中常见之物,很普通。锡壶收藏还是个冷门,萨洋就是为数不多的锡器爱好者,从他眼睛里便看得出来,当我们来到他的锡壶墙介绍起这些锡壶时,他便神采飞扬,把目光全部聚焦于锡壶之上。他收藏锡壶已二十余年之久,有的是从民间收集而来,有的则是地地道道的古董,到现在收藏的各种锡壶已有数百把,林林总总已达数十个品种。萨洋收藏主要以酒壶为主,茶壶次之。“锡易热、延展性好,光亮如银,且由个体手工打制,因此壶的形状千奇百怪,是最早我喜爱它的原因。”萨洋说。锡壶是我国传统古董收藏的重要品种之一。中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大国和最早利用锡的国家之一。锡器生产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萨洋说通过这些锡壶可以看到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历程,看到当时的社会关系,而且从这些造型、绘制的工艺上可以看到制作此作品的工匠的技艺与特有的审美,这是他非常尊重的一点,到现在为止他也很尊敬那些普通的建筑工人或技工,他们的创造力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他说退休以后要专门研究锡壶并著书,萨洋对锡壶已不仅仅是简单地热爱了。
沙拉盆
非常喜欢收藏的女主人,除了喜欢艺术玻璃、地毯、刺绣布艺等工艺外,收集古董也是她的一大乐趣。这个被女主人唐亮定义为沙拉盆的器皿可大有来头,是光绪年间的产物。是她很早年间收藏的古董之一。清以后,釉上彩更多创新,有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等品种。这件作品是清代民窑之粉彩,盘体内外壁皮球花图案轻红淡绿,栩栩如生,盘心绘有游动的金鱼,形象生动,逼真可爱。此件作品不仅造型典雅,而且绘制精美,整体效果清新脱俗。而就是这样的精品成为唐亮的沙拉盆,她认为无论物品的贵贱、等级,如果不被使用它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只有使用它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也能愉悦使用者。
“神女”面的做法
用时:50分钟
原料:手工意大利面
调料:橄榄油、黑甘蓝、腌凤尾鱼、蒜、晒干西红柿、法香、柠檬、迷迭香
步骤:
1 底料做法:热锅中放入橄榄油,烧热放干辣椒炒出香味。再放入柠檬皮会使油香更浓,放入一碗蒜末、小火煸至金黄色,加入迷迭香,2分钟后放入黑橄榄,再加入晒干西红柿多煸炒一段时间(一刻钟即可,时间越长越入味),最后加入腌凤尾鱼和法香继续煸炒。
2 煮面:锅中放水,在水开之前放入橄榄油和少许盐,以防止面条粘连。放入意大利手工面约3分钟即可,面出锅后淋干再加入少许橄榄油。
3 将煮好的面直接放入做好的底料1中,搅拌均匀撒上法香即可。
吃法:
底料也可以做蔬菜沙拉调料,别有风情。